釘地蜈蚣
中文名稱:釘地蜈蚣
英文名稱:Formosan Torenia
學名:
Torenia concolor Lindl.
Torenia arisanensis Sasaki
Torenia concolor Lindl. var. formosana Yamazaki
Torenia concolor Lindley var. formosana Yamazaki
科名:玄參科(Scrophulariaceae) 釘地蜈蚣屬(Torenia)
別名:單色蝴蝶草,倒地蜈蚣、四角銅鑼、四角銅鐘、蜈蚣草、地娛蚣、過路蜈蚣、Rararyom(排灣)。
原產地:原種分布中國大陸南部,印度。變種則分布臺灣,琉球。
分布:臺灣中低海拔 400~2500 公尺之林緣、路旁或田野。
用途:
1.藥用:性味:全草:苦、涼。效用:全草:清熱解毒、利濕、止咳、和胃止嘔、化瘀。治嘔吐、黃疸、血淋、風熱咳嗽、腹瀉、跌打損傷、疔毒、中暑、痢疾、火傷、瘡癤、傷風、筋骨痛。
2.觀賞用:花型優美,適合種在吊盆懸垂作為觀賞植物。
3.植被植物:很好的綠化地被植物。
莖:
草本,莖纖細,四稜形,長 30~100 公分或更長 ( 5 公尺),匍匐狀而先端斜上,多分枝,小枝長 10~30 公分。
葉:
葉對生,柄長 1~1.5 公分,葉片卵狀心形或三角狀卵形,長 1.5~4 公分,寬 1.2~2.5 公分,有短柄,基部近心形或截形,先端銳尖,疏鋸齒緣,兩面被毛茸或幾無毛,中肋表面凹下而背面隆起,側脈各 3~5 條。
花:
花呈總狀花序或單生葉腋,總花梗長約 4 公分,小花梗長 1~2 公分;萼筒狀,唇形,有縱稜角數條或具狹翼,裂片大形;花紫藍色,長筒狀,微彎曲,先端不整齊唇狀 4 裂,長約 2.5~3 公分,下唇瓣稍大,先端鈍,內部具黃點;雄蕊 4 枚,基部具 1 線形附屬物,花藥成對着生;花柱具 2 階梯狀柱頭。
果實:
蒴果線形或長橢圓形,包被於花萼內,長 0.25~0.28 公分,胞間裂,瓣片由胎座軸上分離;種子多數表面具疣狀突起。
特性:
多年生草本,莖纖細,方形,葡匍性,長可達 30 公分以上;葉具短柄,疏鋸齒緣;花腋生,單立( 甚少形成其它花序 )頗美;蒴果長橢圓形,種子多數。釘地蜈蚣最大的特徵是『爬在地上』,全年開花。大而明顯的藍紫色花朵,點綴在潮濕的斜坡草地上,非常可愛。